傳播新訊/演唱會舞台設計與製作的全新思考

演唱會舞台設計與製作的全新思考

創造魔幻空間的幕後推手

文/陳貝宇 圖/GMX金曲音樂節提供

 

2012《GMX金曲音樂節》中,以「演唱會舞台設計與製作的全新思考」為主題的論壇,由華研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何燕玲擔任主持人,與必應創造演唱會製作部總監周佑洋、FREE’S福利事國際舞台設計兼公司負責人馮建彰、必應創造演唱會製作部視覺總監楊宗錞,以豐富的舞台設計經驗及創新思維,一同敲開演唱會舞台製作的魔幻大門。

 

  會場一片漆黑,觀眾開始有些躁動,此時,音樂一下,光影瞬間四射,觀眾就像是進入另一個次元,台上的表演者勁歌熱舞,台下也為之瘋狂。

  台灣的演唱會近十年突飛猛進,台灣演唱會活歷史周佑洋回憶,從凡事向歐美、甚至是香港copy的「複製式」演唱會設計,到現在已經走出自己「精雕」的路,儘管台灣市場較小,但是「華人音樂可以到哪裡,台灣市場就可以到哪裡!」周佑洋說,一旦市場做大,透過市場攤平成本,每場演唱會在製作端將可以更精細,讓演唱會更臻完美。

 

打造完美演唱會 服務音符的饗宴

  但是,什麼叫做「完美的演唱會」?製作現下台灣約80%演唱會的馮建彰拋出這個問題,他認為,成功的演唱會,需要藉由不同領域的結合,達到需要傳達的情感訴求,準確溝通而不過度包裝。馮建彰很重視與藝人、歌手的溝通,因為「有沒有過度,藝人自己最清楚。」周佑洋強調,音樂是演唱會的靈魂,所有元素都是附加元件,應該圍繞著音樂性產生,應是為了幫助歌詞、音符的意像呈現,而不是喧賓奪主。因為每場演唱會目地不同,呈現方法自然也就大異其趣,楊宗錞以歌手林宥嘉的「神遊」巡迴演唱會為例,舞台呈現完全掌握歌詞呈現,意境式的抒情歌曲,他們將想像空留給觀眾,主要以舞台rundown主要配合歌手肢體表現與氣氛,而動感、音樂節奏強的歌曲,他們則選擇著重視覺性。

    必應在設計rundown時,會特別注重音樂符號與表演本身的結合,利用視覺的設計加強節奏的律動感,利用舞台效果強化藝人表演的精彩度,例如〈媽媽〉一曲,舞台視覺用美式漫畫風格貫串全曲,同時間,LIVE的大螢幕轉播,也將正在演唱的林宥嘉即時「漫畫化」,同步融入整體視覺,完整轉化節奏成為視覺的享受與趣味。

  但是周佑洋也提醒,雖然如何加值音樂享受度與傳播音樂情感,是演唱會的最高宗旨,所有的元素也必須回歸到現實層面─預算控制。畢竟,演唱會還是營利事業,每一場演唱會在兼顧娛樂藝術的同時,也必須要能夠賺錢,演唱會才能永續發展,讓觀眾能持續享受更好的品質。

 

創意決定精彩度 培養體驗第一步

  演唱會其實就是畫布與顏料的交響樂章,而創意,是每個演唱會能夠推陳出新、持續吸引觀眾掏出鈔票,購買「意猶未盡」甚至是「此生難忘」的決定關鍵。周佑洋認為,對於他來說,創意的來源很生活,生活中累積足夠經驗,就可以藉由拼貼、組合,激發出令人驚豔的可能。楊宗錞則常以「自己的方式」理解事物,甚至刻意「曲解」成自己的語言,隨時累積自己的資料庫,創意自然源源不絕。馮建彰甫為蘇打綠完成的演唱會,即首創全場設計單以六角形堆疊組成,這樣的創新,在執行過程中固然面對包括3D投射呈現效果的質疑,也遇到許多困難,為求真實,福利事甚至以等比例模型,測試投射效果,但是透過一再地排演,就連演唱會結束時,六角形組成的巨型舞台,瞬間崩落的壯闊場面,也是經過幾十個工作人員,不厭其煩地一再綵排、重新架設,觀眾才得以享受這一場震懾人心的3D聲光饗宴。

 

演唱會關鍵倒數 挑戰眉角精細度

  一場演唱會,依靠層層環節的完整到位與相互配合,也因為演唱會的設計,常常是「用蓋一棟房子的錢,辦一場演唱會。」何燕玲貼切比喻。也因此紙上設計的工程,更需繁複精密、思考周全,而決一勝負的,便是實際到現場架設的關鍵幾天,許多藝術、創意、現實之間的拉鋸,更需要所有工作人員的腦力激盪與溝通妥協。S.H.E的巡迴演唱會,導演希望展現出「無重力」因此要求所有的樂手,必須在「漂浮平台」上,這對需要穩定基台、專心演奏的樂手,已是一大挑戰。馮建彰與團隊於是在設計上不斷加強、試驗,現場成品出來後,更需要傾聽樂手需求,居中溝通、調整,因為達成音樂主題、視覺美感並兼顧絕對安全性,才是一場真正令人嘆為觀止的演唱會。

 

舞台設計 流行音樂新態度

何燕玲說:「演唱會是為了製造一輩子的美好回憶。」演唱會就是一個夢想的舞台,音樂、創意、回憶都在此創造。未來,舞台也是一種品牌塑造,但是無論如何,周佑洋說:「音樂是演唱會的本。」設計圍繞音樂,絕不該為炫技而悖離。演唱會的各種元素,拉大了音樂工作的範疇。在舞台上,這些舞台設計藝術家們,也盡展流行音樂的態度,宣揚流行音樂最美好的初衷,誰說他們不是音樂人呢?

奧美的具體回應:跨領域人才

  蔡牧民認為,創意是必須要跨領域的,在創意產業,如果經常跟自己同領域的人在一起是會生鏽的。而無論是個人的跨領域經驗,或是團隊中設計師、工程師、藝術家的跨領域的團隊組成,都是《Design & Thinking》所探討的跨領域議題。蔡牧民還說,在與電影配樂討論時,突然回到以前加入吉他社的那段日子。賴佩芸也表示,在為電影網站做行銷,並架設網站的時候,大學主修資訊的養分,就又突然都「回來了」。同時,兩人創立的MURIS MEDIA無論個人或是團隊,也是一個跨領域的組合,如同跨越「設計」與「思考」領域的《Design & Thinking》藍海策略一般。

  胡湘雲面試者眾,她表示奧美廣告很多創意都不是廣告系出身,有很多不同領域的人,甚至有人還曾是獨立唱片的製作人,更以她自己是中文系出身為例,跨領域人才,在奧美更是普遍常態。

 

✔更多傳播圈消息請見《Adm廣告雜誌》。
✔Adm廣告雜誌於全省【誠品書店】均有販售
✔城邦讀書花園線上閱讀http://ppt.cc/QS10
 下載【隨身e冊app】也可將雜誌帶著走喔!
✔更多廣告請上【廣告王】欣賞
 http://www.mycfbook.com/

Views: 2145

Comment

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MyCFbook.com - 廣告王 to add comments!

Join MyCFbook.com - 廣告王

廣告Adm Facebook

/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dm23915168/

Adm廣告雜誌

焦點看板

News/傳播新訊

歡迎各界廣告交換/合作

聯絡信箱:vivian.hung@rock.com.tw

廣告王好友Link

Badge

Loading…

來訪足跡

Flag Counter
<2012/10/23啟動>

© 2024   Created by MyCFbook Admin.   Powered by

Badges  |  Report an Issue  |  Terms of Servi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