杉山登志 日本電視廣告的第1人

專訪黃振家、梁開明談杉山登志

黃振家對杉山登志的印象
Adm︰黃老師第1次接觸到這位日本傳奇導演杉山登志,是在什麼機緣之下?
黃︰一開始其實是因為學校研究所學生。有次,學生突然問我有沒有看過「Message」這部單元劇,當她看完這部片時,竟然深深受到感動,因此想跟我分享這部影片。而影片內容描述的正是這位日本廣告界傳奇導演「杉山登志」,他對於廣告執導的執著理念,及對廣告真實價值的堅持。

Adm︰請您談談您所瞭解關於這位日本傳奇導演,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?
黃︰杉山登志這一生,他是一個把廣告層次提升為一種藝術,把電視廣告每一個畫面都當成一個個的藝術作品,他的認真與執著的態度,都可以在他對每一個廣告畫面轉換中,看出他想傳達的理念。

Adm︰杉山登志在60及70年代間為資生堂執導多部別具創意的廣告片,並多次贏得國際獎項肯定,就您印象中較深刻且有特色的是哪一部廣告影片呢?
黃︰在資生堂的廣告裡,有一部是於杉山登志自殺那年(1973年)執導的「資生堂圖書館篇」,很吸引我的注意。它是描述據說在圖書館內,有個少年,和一位年長美麗的女性眼神上的交會,少年突然看了著迷,也讓少年戀愛心情萌芽的漂亮廣告影片。確實,這部影片讓我對這個眼影的廣告產品,有著深刻的印象,圖書館內一片靜謐的氣氛,只需靠眼神的交會,非常成功的把想傳達概念表露無疑。
所以,只要提到杉山登志作品,讓我最有感受的就是這部廣告。

Adm︰日本製作一部單元劇「Message」,於電視廣告日8月28日播出,片中主要描述杉山登志這位導演。它利用單元劇的方式來包裝一個廣告片導演,在台灣是不可能辦到的,日本為什麼要替他製作這個節目?
黃︰日本製作這個節目,基本上它是一個單元劇,理論上應該是以一般社會大眾為主。對於社會大眾來說,一個有關於「廣告導演的故事」,甚至來說一個「廣告的故事」,其實「戲劇」就是最好的表達方式,這是它比較特殊的地方。
台灣以往過去來講,這樣的影片其實很少,那是因為在台灣曾經有過以討論廣告為主的電視節目,以廣告人的角度來解讀電視廣告,向社會大眾說明廣告本身各式各樣的展現形式,是把廣告當成一個專業來說明。但這部單元劇卻是把杉山登志的故事,當成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,藉由廣告當中去側寫廣告人,也就是把廣告人、廣告這件事情純粹就生活面來對社會大眾來作說明,某種程度也是去呈現、突顯出廣告本身的價值。
單元劇「Message」背後其實有很大的推手,一個是來自於媒體,也就是電視台。因為電視節目基本上就是去突顯電視廣告的價值。另一個就是從廣告主的角度來看,因為杉山登志是一個導演,他製作過多數的資生堂廣告,所以資生堂決定出資製作這個節目,在某種程度上,其實是對社會大眾間接推廣資生堂的商業文化,我想這也是節目中想呈現出來的意義與價值。

Adm︰杉山登志是日本電視廣告的第1人,我們都知道,他使得電視廣告在短短10年內成一種藝術。他的一生致力於追求真實感覺傳達給觀眾,也認為廣告不是靠演技或後製來修飾的,因為這樣只是淪為欺騙觀眾。更了解杉山登志這位傳奇導演一生後,對您個人是否有什麼啟發及影響?
黃︰從這部影片中,我想大家不難看到很多很有趣的主題。「Message」這部影片,是以兩個故事「過去」與「現在」兩個時空交錯作交叉扣題,編織出杉山登志這個人,以及在他的人生黃金創作生涯10年中,他向社會大眾傳達的價值觀。
在我過去學校求學的背景裡,主要是以廣告做一個核心的主要起點,我們過去對廣告的認識,其實就是某種程度架構在一個商業邏輯基礎上,也許知道廣告就是要賣東西,可是就是因為那麼強烈的消費使命架構下,往往會忽略廣告製作過程裡應該要有的態度。這個片子裡讓我覺得比較感動的是,就是一種「態度」,這種態度是對於自己理念的執著,杉山登志對於廣告的執著。在過去的時代來講,這種態度是可以被強調的,但以現今來說,可能是時代的變化,我們對於廣告已經有著不同的態度,但是我相信核心的價值應該是不會變的。
今天我們再次談這個課題的時候,再次看這樣影片的時候,主軸還是在講關於廣告這個產業,關於廣告的價值,同時對於一個廣告人應該要反省的東西到底是什麼?其實從這個影片中給了我很多的啟發,也就是廣告人要對自我的工作保持敬業的態度,必須對他自己的廣告看重,相對才能贏得客戶的尊重,如果只是被客戶拉著跑的話,很快之後就會發現你的價值不見了。所以唯有突顯自己的價值、強化自己的價值,我覺得客戶也一定會相對的尊重你。
有趣的是,回到杉山登志所強調,廣告是真實這件事情來看,在過去可能是原封不動把廣告情境完全呈現,可是這樣的理念,在現今電腦科技這麼發達的情況下,是相當難能可貴的。
所以,我想或許他想強調的真實是,為什麼要選在一個天時、地利、人和的情況下,製作出一個廣告作品,一個對得起自己的廣告作品。

梁開明對杉山登志的印象
Adm:梁老師第1次認識、接觸這位日本導演杉山登志,是在什麼樣的因素下?
梁︰民國60年,剛畢業進入影人電視電影製作公司,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這位日本導演。當時看了很多紀錄片,也就是杉山登志正紅的時候。除此之外,我在大學時代就知道COMMERCIAL PHOTO這本書,COMMERCIAL PHOTO是紀錄日本兩方面時期,一個是商業廣告影片,以前我們稱為CM(Commercial Message),另一部分指就是技術,就是海報這類等介紹,講的都是製作過程。這本書讓我看了很多關於他的作品,因為歷年ACC獎大概幾乎都有他的創作,也讓我很早就接觸到這位導演。

Adm:當時就您所瞭解關於這位日本傳奇導演,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?
梁︰我對他個人並是很不認識,那時候只看他的影片,但卻發現他的作品和其他一般的差異性非常大。舉例來說,當時ACC獎主要的兩個品牌,一個是Shiseido(資生堂),另一個則是Panasonic(松下)。民國63至64年左右,我到松下(Matsushita)的創意團隊工作一個禮拜,他們拍片用了很多的攝影及後製技術,那時候稱為「特技」。比如說攝影上的特技、合成上的特技,當時的合成技術也不像現在這麼容易,這些特技都是創造出一些有特點及畫面豐富的影片,讓觀眾在視覺經驗上有不同感受,和資生堂片子的手法及角度完全不同。松下強調裝飾、假的手法,但一樣讓別人印象深刻。資生堂偏向一般攝影人喜歡的抓拍,不用在鏡頭前面等待按快門,而是直接在旁邊等待,抓到你最自然的表情、情境,杉山登志的作品就是屬於這類,而當時的歐美廣告影片也較偏重於這類型。其實,這種風格的作品,雖不多但也不容易。但我們都知道,要讓model做出最自然的表情,還是需要經過一些設計。比如,像邱吉爾含一支雪茄的照片,他的攝影師為了拍出好效果,就去罵他,邱吉爾果然突然生氣,攝影師就在他生氣的時候按下快門,像這類需要經過一些設計的情境,再去抓住他最自然的表情及感受,杉山登志對於這類型手法相當純熟。

Adm:杉山登志在1971年左右的全盛時期中,曾經執導多部贏得國際獎項肯定
的廣告影片,您印象中有沒有較深刻且有特色的?

梁︰有一支拍攝年輕女孩在圖書館裡面,一個小男孩看著年輕女孩的眼神,拍得很好,讓我非常印象深刻。片中用一個非常有情感的zoom,就是站在很遠的地方看到女孩子,用zoom代替肉眼,zoom in到女孩子中景時,再long shot,zoom的情感代表小男孩看她的眼神,推進的速度並不是等速度也不是直線,他是帶著情感慢慢,快一點,慢慢,快一點這種感覺,鏡頭運用非常細膩,所以讓那個片子產生一個非常強的衝擊,這是一種鏡頭掌控及剪接手法非常精準的一部片。廣告不像電影可以任意利用時間的長短,去誇張表達心理的情境,也因為廣告影片秒數非常短,為了要讓大家很快進入這個情境,只能靠短短幾秒就要把心理的時間壓縮,但卻又要讓情緒的感受時間很長,所以不管是攝影或剪接技巧上,都是需要花功夫著墨的。

Adm:杉山登志37歲(1973年)那年,在家中留下遺書上吊自殺,震驚廣告界,
他的自殺背後是不是隱藏著什麼因素,值得我們去沉思及關注的?

梁︰那時候在日本其實流行自殺,為什麼呢?因為在杉山登志之前,大概是1970
年左右,三島由紀夫自殺;三島由紀夫自殺的2年後,川端康成也自殺,他們倆人都是很有名氣的作家。在那個時代日本人的社會背景下,當工作碰到頻頸,就利用自殺結束生命,這可能是他們的文化。也就是說,日本人相信櫻花只有7天的美,凋謝就能保留住生命中最美的時刻。這樣的信念、這樣的風氣,當時對我們來說都是相當震驚的。

Adm:像這樣的一個事件是30年前發生的,換個角度來試想,若是今天發生的,
您個人覺得會產生什麼影響,或者他的意義在哪裡?

梁︰應該說現在不是沒有人發生,而是對這個社會環境來說,不只單單這些作家,一般的老百姓也會發生,因為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也是因為這樣自殺。我不是非常了解,這些人為什麼會選擇走上自殺一條路,其實我認為自殺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,可是我能了解他們的掙扎是什麼。從事創作工作幾乎都會碰到,在創作過程裡是選擇妥協,妥協在天氣、預算,尤其妥協在客戶的要求底下,或其他廣告AE,以及週邊其他人給予創作者的壓力,所有創作者都會要面對這樣的心理壓力;還是說可以逕自完成心目中想要完成的事情,但那種機會可說是太少了,我的感覺是這樣。

現在這個社會裡面,究竟從事創作工作能面對自己內心想要完成的,不管用影像,還是繪畫,或其他戲劇等工作,我都認為這種追求完美或自己想要完成創作的慾望、精神,是不會被消滅的。所謂的妥協,我覺得是有非常多的逃生之門,因為現在科技進步,可以利用科技逃脫。以前難以逃生,技術沒辦法,科技沒那麼進步,蠻多事情是沒有辦法預期可以完成。但相對來看,現在創作者,也就是因為科技進步因素下,漸漸捨棄追求他創作的慾望,利用很多後製,無所不能地完成許多裝飾意味很強的作品。可想而知,其中感動人的力量相對就會減少。其實,追尋自然感動的力量不能是假的,廣告也不是說絕對全部都是騙人的,還是必須保持著真實的感受,但這種真實的感受要透過廣告表達出來,確實很困難,非常困難。我從事廣告工作這麼長的時間,所以我完全能理解,這種掙扎、這種選擇,是讓從事創作的人痛苦的一件事情。

Views: 612

Comment

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MyCFbook.com - 廣告王 to add comments!

Join MyCFbook.com - 廣告王

廣告Adm Facebook

/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dm23915168/

Adm廣告雜誌

焦點看板

News/傳播新訊

歡迎各界廣告交換/合作

聯絡信箱:vivian.hung@rock.com.tw

廣告王好友Link

Badge

Loading…

來訪足跡

Flag Counter
<2012/10/23啟動>

© 2024   Created by MyCFbook Admin.   Powered by

Badges  |  Report an Issue  |  Terms of Service